2023-12-20 17:37浏览量:300
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检测原理
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采用荧光侧向免疫层析(Fluorescent Lateral Flow,FLF)方法学原理。当将待测样品滴加在加样区时,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与结合垫中的荧光微球标记黄曲霉毒素M1抗体结合并通过毛细作用向前层析,达到检测区后,检测线T线上固定的黄曲霉毒素M1抗原与剩余未结合的荧光微球标记黄曲霉毒素M1抗体结合。检测线T线上结合的荧光微球标记黄曲霉毒素B1抗体的量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浓度成反比,质控线C线结合的荧光标记物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浓度无关。层析结束后,采用荧光读数仪的读取T线和C线的荧光强度并计算T/C值,通过仪器内置的标准曲线即可计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并判断阴阳性。
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适用范围
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适用样本:小麦/面粉、玉米、部分成品饲料、豆瓣酱、植物油
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通常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:
荧光染料:荧光染料是测试条的核心成分,它可以与黄曲霉毒素B1发生特异的结合反应,并在激发光的作用下产生荧光。
样品反应内部装置:荧光试纸上的样品反应内部装置主要包括滤纸、吸附材料等。它们的作用是将待测样品与荧光染料有效地接触并进行反应。
取样窗口:取样窗口是测试条上的一个小孔,用于将待测样品添加到测试条中,与内部装置接触。
标定线:标定线是用于评估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参考线。当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达到或超过标定线时,与荧光染料发生结合的荧光信号减弱。
测量窗口:测量窗口是用于读取测试结果的区域,它可以通过专门的读取仪器或设备来测量和解读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厂家生产的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可能具有不同的组成和设计。因此,在使用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使用指南进行操作。
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的检测步骤一般如下:
样品准备:将待测样品(如食物、饲料等)进行处理和提取,通常使用适当的提取液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溶解出来。样品处理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验室的要求来选择。
取样:使用吸管或移液器将样品提取液取出一定量,滴于试纸的取样窗口上。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。
反应发生:当样品与试纸上的内部装置接触时,取样窗口上的荧光染料与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发生特异的结合反应。这个过程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。
读取信号:将试纸放入配套的荧光试纸读取仪器中,激发光照射下,读取仪器会测量取样窗口上荧光信号的强度并转化为数字信号。
分析结果:根据读取仪器输出的数字信号,结合预先建立的标准曲线和已知浓度的对照样品,计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。一般读取仪器会提供数据处理软件,可以快速计算结果。
在整个检测过程中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遵循使用说明:根据试纸和读取仪器的使用说明,正确操作和处理样品、试纸以及读取仪器。
控制质量:使用合适的对照样品进行质量控制,确保结果准确可靠。
避免污染: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,避免样品交叉污染和试剂污染。
重复测试:为了提高结果的可信度,建议进行重复测试,可根据需求进行必要次数的测试。
以上是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的一般检测步骤,具体的步骤可能会略有差异,根据使用的试纸和读取仪器的不同,操作方法可能有所调整,请根据实际情况参考相应的技术文档和使用说明。同时,在实验操作过程中,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,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,确保操作的安全性。
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储存及有效期
1.检测试纸条与微孔应储存于 2~8℃、阴凉避光干燥处,切勿冷冻;
2.本产品有效期为 12 个月;
3.有效期及批号见外包装。
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注意事项
1. 检测试纸条请在有效期内使用,使用前将试纸条和待检样本恢复至室温。 2. 检测过程中请勿触摸试纸条中央的白色膜面,如不小心接 触后请遗弃。 3. 枪头与离心管等耗材不可混用,以免交叉污染。 4. 样品要与微孔中试剂充分混合均匀,避免产生泡沫。 5. 孵育后,务必立即去掉试纸条下端的样品垫,并在 1min 内读取结果。 6. 仪器读取结果必须使用配套读数仪和样品卡槽(卡槽需定 期用水清洗擦干)。 7. 试剂从试剂桶取出后,请立即盖好桶盖,避免剩余试剂吸 潮。 8. 如发现阳性检测结果,检测结果需要使用法定的确证方法 进行确证。 9. 除小麦/面粉、玉米、豆瓣酱、植物油之外,其他样本用饲料曲线。 10. 部分样本的提取上清液 pH 值呈酸性(pH<5)时,需使 用 2.0 mol/L 的 NaOH 溶液调节上清液 pH=6.0~8.0 后再稀释、混匀、检测。 11. 试验遇到的任何问题,请与供应商联系。
上一篇: 黄曲霉毒素检测试纸条
下一篇: 黄曲霉毒素总量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